受房地產調控的影響,建材家居業(yè)被“殃及池魚”已經是不爭的事實。而且,從很大程度上而言,與水泥、鋼材等相比,建材家居業(yè)和房地產是更為緊密的”皮毛”關系,所謂“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”。
房地產調控之下,水泥、鋼材等還可以依靠4萬億投資的“鐵公基”另尋出路,但是建材家居也則幾乎是斷了生路。房地產泡沫時,炒家們根本不會去裝修,房地產緊縮時,沒有新房子,地磚、木門、櫥柜、衛(wèi)浴、墻紙、涂料等等實在是沒有可“附”之地。而指望二手房裝修也是難堪大任,一般情況下,誰也不會把地磚、門窗、櫥柜、馬桶等卸下來換個新的。至于保障性住房,其配套的建材家居也是越便宜越好,能用就行。指望保障性住房的購買者來填補上商品房購買者的消費缺位,是幾乎沒有可能的。
綜上所述,在未來可見的時間內,家居建材業(yè)的冬天會越來越冷。而且,由于大多數建材家居企業(yè)都是中小企業(yè),比房地產企業(yè)更加不抗凍,因此倒閉風潮在所難免。
賺錢的時候什么都好說,賠錢的時候什么都難說。近期以來,建材家居的生產商、經銷商與家居建材賣場之間的矛盾時候發(fā)生,因為產品銷量下滑承受不了店面租金,很多知名品牌紛紛撤離了家居賣場。據媒體報道,近期就有箭牌、法恩莎、四維等10多家衛(wèi)浴品牌撤離了家居賣場紅星美凱龍。事實上,這只是冰山一角,流通渠道的負擔已經成為壓垮建材家居企業(yè)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在開源無望的情況下,要想生存下去,只有節(jié)流。那么,家居建材業(yè)不妨可以參考一下家電業(yè)的今天。如今,在互聯(lián)網時代生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成為消費的主力,這些人買家電時越來越采用這樣一種模式,下樓去附近的國美、蘇寧聽促銷員詳細推介、看好某種品牌某種型號的家電產品,然后上樓在網上登錄京東、卓越去下訂單。這種消費模式被稱為“國美+京東”模式,既可以對產品一目了然,也享受了價格上的優(yōu)惠。正是看到了這個“漏洞”,遲遲未進軍電子商務的國美、蘇寧終于建立了庫巴網(微博)、蘇寧易購(微博)等網上商城,意欲把流失的顧客截住。但從目前來看,后發(fā)劣勢相當明顯。
同理,家居建材企業(yè)也可以把重心向網絡轉移,而且,衛(wèi)浴、櫥柜等商品的物流成本并不比彩電、冰箱要高,對包裝及送達時間的要求也相對更為寬松。如果網上的銷量能夠撐起來,那么家居建材企業(yè)在與紅星美凱龍、居然之家這樣的賣場進行價格博弈時,就會更有底氣。
另一方面,建材家居賣場也應該大踏步向電子商務轉型,誰能率先成為建材領域的京東商城(微博),誰就能夠率先跳出目前這種線下的惡性競爭。2011年,全國規(guī)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約為3500家,大量的家居賣場是虧本經營。而廠家在面對不同賣場的不同要求時,也是無所適從。目前紅星美凱龍、居然之家等家居賣場的官網都沒有電商的功能,與早期的國美、蘇寧同出一轍。但是,電子商務是未來的趨勢,且家居賣場中尚未出現(xiàn)國美、蘇寧般的壟斷,因此,誰先邁出電子商務這一步,幫助生產企業(yè)降低渠道成本,誰就可能帶著建材家居企業(yè)走的更遠。
至于那些骨子里打商業(yè)地產主意的家居賣場,需知道,商業(yè)地產的關鍵是商業(yè),如果把商戶都壓榨走了,瘋狂擴張時圈來的地產那就只能做“抵”產了。君不見,潘石屹(微博)旗下很多位于鬧市區(qū)的SOHO系列寫字樓、商鋪都在慘淡經營,更為偏遠的家居賣場們,更不要奢望一旦轉行寫字樓后,會有多少外企、央企、世界五百強之類的舍近求遠,來到四環(huán)、五環(huán)之外入駐。當下最務實的是,家居賣場是與家居建材企業(yè)共同進退,探索出一條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,把壞事變成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