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27日,由意大利《域》中文版雜志、美國《室內(nèi)設計》中文版雜志、美國室內(nèi)設計中文網(wǎng)共同主辦的“一種自在的生活,一些坦然的設計”不自然2展覽繼廣州站圓滿結束后,在深圳華僑城創(chuàng)意園文昌南街B10揭開第二站展覽序幕。
不自然是一次對自然的再思考和對材料的新運用手法,14組來自香港、深圳和廣州的建筑師和藝術家:蔡雯瑛、Chris Lai,馮峰、盧麃麃,馮國安,馮果川,何健翔,劉珩,倪陽,手帕工作室藝術家,宋剛,冼劍雄,王維仁,Thomas Tsang,曾光,張之揚,對自然做出自己的理解并制作相關作品。題材不僅包括對日常使用性的關注,還包括對現(xiàn)存事物作出的回應、全新的作品設計。
本次開幕式吸引了眾多來自設計界、藝術界和媒體界的朋友來到現(xiàn)場。在主辦方美國《室內(nèi)設計》中文版雜志代表、贊助商雅倫格和域圖的代表簡短演講之后,開幕式進入精彩的論壇環(huán)節(jié),到場的9位創(chuàng)作成員代表對自己的作品作出了深刻的闡述。
策展人同時也是參展人之一的馮國安介紹了“四葉池”的創(chuàng)作理念:“現(xiàn)在生活很浮躁,只有停下來,我們的心靈才可以接受更多。四葉池要描述的就是一種平靜的心靈狀態(tài)。”蔡雯瑛和Chris Lai解析了他們的作品“超自然”:“我們希望這是一個變化的、互動的物件,它演繹了多種對立的關系:輕盈的磐石、可穿透的實體、柔與剛、靜與動、構造與‘解材’。”馮果川希望他的“一方灘”可以“讓人在這一小塊虛擬的自然中享受閑散自在”。馮峰認為“每一個物體都是有生命的”,“將雕塑與家具結合,實現(xiàn)藝術的生活化”。Thomas Tsang介紹了他的作品“域”,“80個如小島的國家,其中歷史上強大的國家和他們殖民過的地方相鄰,從自然地理和不自然的領土關系可以看到地球過去到現(xiàn)在21世紀的變化。”何健翔針對他的“薄山水”發(fā)表演說:作品在于尋求天然大理石和人造石在現(xiàn)代技術語境中“輕薄”的可能性,探索“形態(tài)”與“非形態(tài)”的模糊狀態(tài),以使材料呈現(xiàn)其本體“詩性”,試圖消解“輕、重”、“軟、硬”等恒定的物態(tài)對立。張之楊介紹作品“燈亭”時說道:“意在探求人造石的材料可能性,盡最大努力順應材料特性,展示材料本身的自然美。”曾光闡述了“云和地”的構思:“蛋為柔,柔為輕,變化無窮;地為剛,剛為重,承載萬物。剛柔并濟,事物便達到和諧。”
論壇引起了現(xiàn)場觀眾的熱烈反應,提問環(huán)節(jié)中,觀眾積極提問,與創(chuàng)作成員就“自然與不自然”的關系進行深入的探討。本次展覽將持續(xù)到8月5日,14件作品也將在展覽中與觀眾達成更多的互動與交流。